川普貿易戰傷害盟友 經濟學人:美失嚇阻力恐棄台

英國經濟學人一日以「一場有關台灣之超級強權危機即將到來」為題報導,指美國捍衛台灣的決心可能受中國大陸考驗,且比許多人想像的更快。
美國戰略專家始終寄望,只要美方能發出可能出兵的可信信號,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會推遲他畢生追求的統一大業。一場台灣相關的戰爭將釀成災難,習近平為何急於將他的政績與中共的未來,賭在恐招致大禍的侵略上?
如今有三項因素已使前述戰略專家的希望更令人懷疑。
其一是在川普領導下的美國正喪失嚇阻力。川普及鷹派支持者雖大談「以實力謀和平」,並將他們發動的貿易戰以及戰略軸心從歐洲轉移,描繪為他正將美中對抗置於外交核心地位,但目前貿易戰卻帶來反效果。
川普的保護主義也對盟友造成傷害。台灣面臨百分之卅二關稅,川普還迫使台積電遷廠到美國。澳洲、日本與南韓同樣面臨川普要求與中國脫鉤。儘管不會有亞洲國家即將斷絕與美國的安全同盟關係,這些國家也沒有替代選項,但對捲入台灣相關戰爭的不安將遠大於過去。
其次,中國正精進包圍台灣與「灰色地帶」戰術,避免孤注一擲的直接入侵。此舉在削弱台灣主權,並讓台灣人民懷疑美國是否會在台灣遭入侵時伸援。許多民間商船恐會遵守中國對台的封鎖措施,國際社會對中國此舉的批評也不強硬。自前年以來中國展開外交攻勢,已有七十國表態支持北京「一切促統作為」,為其提供掩護。
其三,雖然幾乎沒有台灣人想被中共統治,但台灣政局卻陷入兩極化與自滿中。去年總統和立委選舉後,賴清德總統與國民黨、民眾黨占多數的立法院「共享權力」。引發政治僵局,使台灣難以採取決定性的措施來提高國防預算、降低對進口能源的依賴,或對台灣恐爆發的危機做準備。賴總統針對中國滲透的嚴厲措施已適得其反,加劇台灣內部的兩極化。
即使川普在貿易上讓步,這三項因素仍可能在台灣內部引發惡性循環。若美國保台的承諾動搖,台灣恐失去抵抗的決心。若台灣不準備自衛,美國也將不太可能伸援。台灣會漸漸在未發一槍下落入中國的勢力範圍。儘管川普可能選擇在任何時候逐步升高對抗,但為了避免與中國爆發核戰,可能就讓台灣失守,或與中國達成實質上放棄台灣的交易。
這將重創台灣民主,這未必終結美國在太平洋的主導地位,但美方將有必要進行大規模的重建工作。共軍可因此空出資源並拓展影響力。美軍則將必須從第一島鏈轉移到連結日本與美國屬地關島的第二島鏈,美國的亞洲盟友也將需要締結新的經濟與軍事條約,以再次取得美方的保證,否則就可能自行研發核武。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