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君還在美國「努力到最後一刻」!關稅談判卡關?網:聽起來像準備吃鍋貼了

美對等關稅大限進入倒數,副院長鄭麗君仍在華府持續協商,政院強調「努力到最後一刻」,但談判結果遲未明朗,引發網路熱議及市場高度不安。(本報資料照片)
美對等關稅大限進入倒數,副院長鄭麗君仍在華府持續協商,政院強調「努力到最後一刻」,但談判結果遲未明朗,引發網路熱議及市場高度不安。(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對台對等關稅大限倒數,政院強調副院長鄭麗君仍留在華府,爭取最佳條件「努力到最後一刻」。但隨稅率遲未揭曉、談判內容也未明朗,網路討論瞬間炸開,聚焦「回來了沒?」、「還在拖?」成為最新話題。

美國總統川普7月以來陸續公布各國關稅,但台灣始終未定案。行政院發言人多次表示,鄭麗君仍在美國談判,強調「深化台美經貿」、「互利互補」兩大原則,並以「維護國家利益、守護產業與國民健康」為主軸,期盼談判促進雙邊平衡。對於是否回台、實際進度,院方僅回應「努力到最後一刻」。

針對行政院強調「努力到最後一刻」的談判氛圍,PTT網友分成明顯兩派。許多人對於官方說法存疑,像是「所以到底回來了沒啦 雷遁藏電影分身484」、「演完了沒啊?」、「不是說回來了XD」等留言層出不窮;也有人直接吐槽,「你派一隻難纏的豬去跟熊打架,努力有用嗎?」、「什麼時候要搓個大玉螺旋丸回來」,社群整體氣氛充滿無力感與揶揄。

另一派則聚焦談判內容本身,不乏看壞結局的聲音:「硬壓到20%以下,結果賠了一堆東西沒有比較好」、「談15%早就回家了 一定結果不好」。不過,也有網友選擇鼓勵,「台股很樂觀,可以期待一個好的稅率」、「感謝政府一直努力替國民爭取最大利益」。

但社群最熱門的話題,還是「努力到最後一刻」被玩成梗,大量網友留言「努力的最後一刻然後25%這樣比較好交代」、「最後交卷的同學出來成績都很差」、「努力到最後一刻聽起來像準備吃鍋貼(註)了」,氣氛一半吐槽、一半看戲。

吃鍋貼

談判結果如果不理想,就只能安慰自己

台灣連鎖鍋貼店的名字,在這類話題中就成了「去吃鍋貼」的延伸梗。很多網友會直接說「談不好就去雖敗(四海遊龍)由榮吧」來自嘲,暗指結果已經很明顯、就等吃鍋貼慶祝失敗了。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鄭麗君 行政院 川普 對等關稅 台美

延伸閱讀

台美關稅「揭牌前夕」震撼傳出25%…網傻眼:加匯損比32%還慘

00878明宣布本季配息…0.6元也屬合理水準!超馬芭樂讚:有底氣但採養生策略

台灣關稅15%成定局?彭博爆「已給最佳稅率」 網直言:最後數字只有川普能決定

若日韓關稅都談成15%…台灣超過怎辦?PTT崩潰:川普贏麻了全球跪著求減稅

相關新聞

台灣拚到關稅15%?開放農產品、汽車投資美國4000億美元…市場熱議條件划算嗎

台美關稅談判進入倒數,根據《信傳媒》與《彭博社》多方報導,台灣有望與日本、韓國一樣獲得15%的對等關稅,交換條件是對美開放農產品(如美豬、美牛、基改黃豆標示放寬)、汽車市場,並承諾投資美國3300~4

關稅底定前大盤創高!郭哲榮:台積電新高…台股就看15%關稅能否落地

美韓關稅談判終於拍板,由25%降到15%,換來3500億美元投資、1000億美元購買能源,韓國全市場開放。分析師郭哲榮(哲哲)直言,雖然這種做法像是「土匪」,但只要日、韓、台三方都壓在15%,台灣股市

台美談判「4000億」換關稅 網憂台灣人要吃草到川普下台

在PTT出現「繳了4000億鎂 台股會吃草嗎?」討論串,有網友直言4000億美元幾乎等於四年政府預算,擔心台灣人「要吃草吃到川普下台」,社會福利與基礎建設也可能被壓縮,批評這根本是「美國人喂台灣人吃草

關稅公布在即…她不解夫喊「股票全賣」不敢動 一票股民點頭:已翻頁

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即將於8月1日上路,我國稅率尚未揭曉。網友在Threads熱議,值此之際,手中的股票該全數出清或加碼,引起不少網友討論。

謝金河看好台塑四寶?全網群嘲「冥燈」:準備空軍集結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近日在臉書指出,台塑四寶第二季虧損超過250億元,但股價已反映利空,認為AI伺服器帶動高階材料需求,傳統產業有望翻身。他並點名台玻、富喬、德宏、建榮等供應鏈,建議南亞可將電子材料事業獨立上市,台塑則應集中石化業務,藉此推動集團改革。

日韓關稅皆為15%…台灣區間預估15至20%?郭哲榮:若能一樣台股有望噴500點

隨著美國與南韓達成新協議,南韓將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再加碼採購1000億美元天然氣與能源,並開放市場、給予美國0關稅換來關稅從25%降到15%,引發市場熱議。 分析師郭哲榮(哲哲)今(31)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