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那瑪夏交通中斷醫療不中斷 醫護徒步接力送腹痛病患下山

豪雨重創那瑪夏區,多處山區道路中斷,交通癱瘓,主要對外通道民生大橋被大水淹沒,交通全斷,偏遠部落達卡努瓦里宛如「孤島」,對外交通幾近完全斷絕之際,一名腹痛多日的病患在山區苦撐不住,靠著遠距醫療系統與醫護人員徒步接力送醫,在暴雨與坍方中搶下生機。
那瑪夏區昨晚出現腹痛患者,腹痛3日被診斷為胃炎並服藥治療,但症狀未好轉。衛生所達卡努瓦衛生室醫師陳文毅透過遠距醫療照護中心系統,連線高雄榮民總醫院醫師王乃玉會診,評估患者腹部膨滿,臍周與左右下腹壓痛明顯,雖未出現反彈痛,懷疑可能有腸胃道急症風險。雙方醫師討論後,認為應立即轉診治療。
但最大難題在於「怎麼送出去?」當地通往外界的道路多處坍方,橋梁封閉,空勤直升機也因天候不良無法升空,偏遠山村宛如困在孤島。救援時機迫在眉睫,當地醫療與救護人員決定:不等直升機,不等奇蹟,決定以最原始的人力直接接力。
8月1日清晨,雨勢仍未減弱,那瑪夏衛生所醫護人員與EMT緊急出動,攜帶擔架徒步前往病患所在的達卡努瓦衛生室。醫護人員冒險穿越封閉中的民生大橋,翻山越嶺、跋涉塌方與落石地形,以接力方式將病患從山區運送至仍可通行的安全地段,再由車輛接駁轉送至山下醫院。
「不是不怕,而是不能等。」參與運送的醫護人員低調表示,當地醫療資源原就有限,遇到天災更是寸步難行,若沒有遠距會診支持與當地團隊的配合,病患恐怕等不到下山的一刻。
高雄榮總指出,此次成功搶救行動,也展現健保署南區業務組推動「那瑪夏全民健康保險地區醫院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奏效,該計畫強調以病人為中心,透過多層級整合照護網絡,結合社區、衛生所、區域醫院與醫學中心,提升偏鄉緊急應變與持續照護能力。
遠距醫療技術的導入,更讓偏鄉醫師即使在山區受困、無法即刻轉診,也能與外院專科醫師即時溝通、共判病情,避免延誤診療關鍵時機,此次遠距會診及即時運送,即為科技、人力與制度合力下的成功案例。
健保署表示,偏鄉山區醫療面臨資源、距離與天候三重挑戰,未來將持續強化在地照護與科技輔助,並推動災難情境下的應變模擬與支援機制。
這場沒有接駁工具、也沒有直升機的轉診任務,是醫療體系在極端天候中守住一條人命的真實縮影,更是一座「看不見的橋梁」在最孤立的地方,點亮最溫暖的醫療光芒。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