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稅率比日韓高 專家比喻:青菜攤與豬肉攤不適合比較

美國宣布台灣稅率20%,比日韓15%高,引起各方憂慮產業競爭力,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直言,日韓賣到美國商品以家電汽車產業為主,台灣是資通訊產品,「一個青菜攤,一個是豬肉攤,兩者不適合比較」。
他更直言:「日、韓是付了夠多代價才能坐在演唱會第一排(指15%稅率),台灣付的錢可能只能坐第三排,拿到20%算不錯了」,稅率高與低,是看付出多少代價;目前是第一波稅率,接下來還要看後續談判及細節。
孫明德表示,首先,台灣與日韓不適合比較,因為日本與南韓賣到美國產品以家電汽車為主,日本每三台汽車,有一台賣到美國,南韓也是,但台灣不賣家電與汽車,賣到美國商品主要是資通訊及電子零組件 ,如何相提並論?「一個賣青菜,怎麼跟隔壁豬肉比價格」?
其次,他說,20%也不是最後稅率,只是交初稿,就好比交論文也不會一次過關,要經過修改後再送,日、韓也是一談再談,最後才是15%稅率。
孫明德強調,台灣與日韓GDP((國民生產毛額)金額差很多,日本4兆美元,南韓也是1兆美元以上,兩個都對美國付出夠多代價才拿到15%,就像聽演唱會,坐在第一排的可能像郭台銘,日、韓付了夠多錢可以坐第一排,台灣原本只能坐第三排,20%算不錯了。目前只是第一波談判初稿,接下來還要看後續談判及細節。
對於那些產業可能受害?孫明德重申,要看最後敲定稅率及細節,不要覺得是受害,各國都有稅率,不是只有台灣,只要與美國有貿易逆差的都要課關稅,沒有貿易逆差國家就沒有,所以廠商以前也有賺到錢,接下來要看如何因應。
孫明德表示,相較之前不知道稅率,目前至少已經不確定性降低,稅率不會再比20%高了。他建議三個因應方案,一、企業已經觀望三個月,要盡快與客戶進行溝通調整;二、企業與供應鏈及廠商討論如何自行吸收;三、各國與美國談妥後貨幣就開始貶值,幫助企業因應,台灣央行也要透過匯率政策助攻企業。
對於接下來如何爭取更低稅率?孫明德重申,就看台灣要付多少代價?稅率高與低,一定是看付多少代價。這次看得出來台灣沒有付出像日韓那麼多,日本與南韓都很多大企業,政府可以請企業去美國投資,但台灣政府能叫得動那些企業?其次,日韓都開放許多市場,多年以前就開放美豬、美牛,日本這次連稻米都開放了,台灣要犧牲農業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