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車禍引高齡駕駛關注 學者:家庭是最早的守門人

新北三峽車禍釀3死12傷,引發社會對高齡駕駛制度的熱議。專家表示,事故原因尚未釐清,社會輿論過早將焦點鎖定在高齡身分,可能誤判問題本質。他也呼籲面對長輩的駕駛能力變化,家庭應提高敏感度、主動關心與勸說,從源頭預防悲劇發生。
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曾敏傑指出,目前已有醫師與親友指出肇事者疑有心理或認知方面的異常,開車行為與平時反差甚大,這些線索可能比年齡本身更接近事故根源。他強調,一個成熟社會應該等待完整調查報告出爐,逐步釐清是先前傳出的心血管疾病、心理疾病還是其他因素導致事故,再進行制度討論,「太早將矛頭指向高齡,恐讓討論失焦。」
他認為,年齡當然可以被納入駕照管理的檢討方向,但更該配合完整數據與跨年齡層肇事率進行分析。「日本研究就指出,年輕人開車的危險性有時高於高齡者。」曾敏傑說,政府應善用資料,進行科學化、制度化的調整。
此外,他強調家庭在高齡駕駛管理中的角色。他指出,真正最了解長輩身體與反應能力的人,是天天生活在一起的家人。「不要等到法律介入,家人就能先做判斷與阻止。」他建議,家庭成員可透過觀察駕駛行為改變,及早溝通、勸說與介入,甚至可以採取實際行動,例如暫收車鑰匙、提供交通補助等。
「為了長輩,為了家庭,為了社會安全,我們不能輕忽每一位正在老化的駕駛者是否仍適合開車,」曾敏傑表示,家庭的作用比起法律一條線的切割是更重要的,這起個案給社會一個警訊,也提供一個機會,去重新思考高齡化社會中家庭、法律與制度之間的角色與連結。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