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短評】解鈴還須繫鈴人 化解印巴衝突 關鍵在莫迪

印度與巴基斯坦正被推向一場雙方都不願但無法避免的對峙。衝突的驅動因素不斷增加,軍事對抗的頻率與強度也在上升。自1990年以來,雙方的對峙呈現出明顯的升級趨勢。
巴基斯坦新聞網站曙光網(Dawn.com)經濟記者Khurram Husain分析,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印度試圖通過一種暴力的發展模式來解決其在被佔領的喀什米爾地區的問題,這種模式是印度總理莫迪崛起的基礎。
該模式誕生於2000年代初期,當時印度和巴基斯坦都經歷了關鍵的發展。在紐約911恐攻事件前,巴基斯坦正逐漸被推向全球孤立,經濟瀕臨崩潰。經歷三輪債務重組,剛完成一項艱難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短期支援協議,導致失業率飆升和能源成本急劇上升。在那幾年,除了進行更深層次的結構性改革外,巴基斯坦沒有其他的經濟成長路徑,即使對於擁有近乎絕對權力的獨裁者來說,也是沉重的負擔。
然而,911事件一夜之間改變了這一切。巴基斯坦立即從一個國際棄兒變成了一個超級大國戰爭的前線國家,最終被授予「非北約主要盟友」的地位。大量資金湧入該國,加上巴黎俱樂部於2001年12月提供的慷慨債務重組條件,影響了總計125億美元的債務,使總理穆沙拉夫政權能夠將經濟成長推至前所未有的水平,創造了一個經濟泡沫,讓更多人雨露均霑。
巴基斯坦命運的突然逆轉對印度來說是嚴重的打擊。在1990年代,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問題上陷入僵局,印度越來越受到佔領地區起義(暴動)的困擾,而巴基斯坦則受到制裁和孤立的影響。印度指責巴基斯坦支持印控領喀什米爾的起義,並為該地區的武裝分子提供訓練和掩護。
2001年之前,印度對巴基斯坦實施的孤立政策終於開始見效,但911恐攻的發生徹底改變了這一切。這對印度外交政策機構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他們為了鎮壓被佔領喀什米爾的起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希望對巴基斯坦的壓力最終能使起義平息。然而,當巴基斯坦再次成為超級大國的寵兒,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
國大黨在1990年代的命運一直在下滑,到1990年代末期被印度人民黨(BJP)取代。但在2004年,它在選舉中取得了令人驚訝的勝利,並在2009年再次增加下議院的席位,恢復實力。
國大黨在印度重新掌權,巴基斯坦的命運也發生逆轉。正是在這個時候,莫迪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騷亂中首次登上印度政治的大舞台,冷酷地利用社區仇恨和暴力作為奪取權力的工具。一旦掌權,莫迪推出了一種暴力發展模式,將聯邦層面的尋租(rent-seeking)聯盟與億萬富翁結合起來,並在基礎設施項目大量公共支出,以促進港口、發電廠、豪華城市住宅開發等。這種發展模式依賴於有效地剝奪人們的土地,以進行大規模項目,高水平的政府支出,以及富裕精英、政黨機構和印度政府機器之間的密切共生關係。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國大黨在如何重啟印度成長方面束手無策,穆沙拉夫的增長泡沫也徹底破裂,巴基斯坦與美國的關係也日益緊張。隨著巴基斯坦再次陷入911前的孤立狀態,經濟枯竭,國大黨在2014年遭遇了有史以來最驚人的選舉失敗。那是莫迪的時代,他也將這種暴力發展模式作為其政黨解決新德里長期喀什米爾問題的願景。
這一願景的兩個核心理念在印度的政策對話中至少可以追溯到2000年代初期。一是撤銷印度憲法第370條賦予喀什米爾的特殊地位。二是擺脫印度河水條約的限制。完成這兩項後,政府將能更好地利用公共資金啟動大規模基礎設施項目,從而在喀什米爾內部選擇勝利者和失敗者。其想法是獎勵那些與政府合作的人,打壓那些不合作的人。
這些廣泛的發展使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對峙呈現出不可避免的勢頭。莫迪的印度希望將喀什米爾變成自己的,不管喀什米爾居民的意願如何。巴基斯坦決心阻止這一野心,不惜付出任何代價。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無法獲勝,但也無法承受失敗。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