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奪2025年全球最便宜旅遊國 美媒大讚4優點

北市抽驗茶葉、花草茶逾1成殺蟲劑超標 衛生局:立即下架

經典賽/王建民還未接到曾豪駒通知 仍在思考是否再進教練團

教宗方濟各葬禮 40萬人送別 樞機團團長重申要川普「搭橋而非築牆」

被稱「平民教宗」的方濟各(Francis)葬禮26日在羅馬舉行,來自全球數百位國家領袖與皇室成員出席並有40萬信眾向教宗告別。(路透)
被稱「平民教宗」的方濟各(Francis)葬禮26日在羅馬舉行,來自全球數百位國家領袖與皇室成員出席並有40萬信眾向教宗告別。(路透)

素有「平民教宗」美譽的方濟各(Francis)葬禮26日在羅馬舉行,來自全球數百位國家領袖與皇室成員出席並有40萬信眾到場向教宗告別,主持葬禮的樞機主教團團長也語重心長地期盼川普總統處理移民議題秉持「搭橋而非築牆」的立場。

路透報導,葬禮彌撒一開始,由14名戴著白手套的抬棺人將靈柩抬出教堂,可以看到靈柩上鑲嵌著一副大型十字架,當靈柩安放在陽光明媚的聖彼得廣場(St. Peter's Square)時,全場響起掌聲。

川普與夫人安排坐第一排

除超過25萬信眾參加這場莊嚴肅穆的葬禮,還有來自全球數百位領袖與皇室成員也聚集梵諦岡,其中川普總統與第一夫人梅蘭妮亞被安排與一排外國政要一起坐在靠近方濟各靈柩一側。

在方濟各遺體旁邊放著一份教皇任期文件並以拉丁文寫道:「方濟各留給世人人性、神聖生活與普世父愛的美好見證。」

棺木簡約 木質單層內襯鋅

由於方濟各生前堅持簡約,他的葬禮也簡單隆重,最顯著的差異就是棺木僅是內襯鋅的木質單層棺木,而非傳統教宗葬禮使用的柏木、鉛和橡木三層製的豪華棺木,就連墓碑也要求僅刻下他的拉丁文名字「Franciscus」一字。

主持葬禮的樞機主教團團長主教雷伊(Giovanni Battista Re)在葬禮中緬懷教宗:「教宗方濟各富有人性溫暖,對於當前挑戰感同身受,他真的體會這個時代充斥的焦慮、痛苦與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高齡91歲的雷伊在葬禮致詞時,刻意提及教宗生前拜訪蘭佩杜薩島(Lampedusa),即歐洲移民危機的象徵,重申方濟各生前「搭橋而非築起高牆」的主張,以呼應他2016年對川普的批評。

葬禮上,唱詩班在葬禮上唱誦拉丁讚美詩,並以義大利語、西班牙語、中文、葡萄牙語和阿拉伯語等多國語言朗誦祈禱文,展現羅馬天主教會對全球14億信徒的影響力。

百年來首位葬於梵蒂岡外教宗

葬禮結束後,教宗靈柩被移至一輛敞篷專車並伴隨聖彼得大教堂敲起的哀悼鐘聲,緩緩駛向「聖母大殿」(St. Mary Major Basilica),他成為百餘年來首位安葬在梵蒂岡以外的教宗。

沿途聚集約15萬名信眾向教宗告別,有人揮舞標語、有些人則向靈柩拋撒鮮花,當隊伍穿過羅馬競技場(Colosseum)等地標時,信眾高呼「viva il papa」(教宗萬歲)、「ciao, Francesco」(再見,方濟各),根據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全球約有14億人收看葬禮的電視直播,不過葬禮直播在靈柩進行私人葬禮後不久中斷。

聖母大殿助理大司祭、陶宛樞機主教馬克里卡斯(Rolandas Makrickas)認為教宗要求墓碑僅刻上拉丁名字「Franciscus」一字凸顯:「他希望墓碑能夠尊重並闡述其一生,也就是簡約的本質。」

教宗 方濟各

相關新聞

教宗方濟各喪禮 40萬人參加

梵蒂岡廿六日表示,當天共約四十萬人參加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喪禮。樞機團團長雷伊在殯葬彌撒中說,方濟各是一位走入群眾、並向所有...

方濟各曾提給予庇護 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吉現身喪禮

揭密網站「維基解密」創辦人阿桑吉(Julian Assange)26日在羅馬與群眾一同參加教宗方濟各的喪禮。為送教宗最後...

教宗方濟各葬禮落幕…樞密會議預計數日內召開 引外界關注

隨著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的盛大葬禮落幕,外界目光焦點轉向預計數日之內召開、旨在選舉天主教會新領袖的樞密...

星期人物/教宗辭世交接期 攬權的法雷爾樞機接班有望?

全球14億天主教徒中,許多人或許從未聽過凱文.若瑟.法雷爾這號人物。但隨著教宗方濟各安息主懷,新教宗產生前,來自都柏林的羅馬聖教會總司庫法雷爾樞機(Kevin Joseph Farrell),勢必家喻戶曉。

教徒分歧深 新教宗將接手難題

教宗方濟各喪禮廿六日舉行。華爾街日報廿五日報導,許多人也正爭論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即接下來新教宗產生後,在他領導下,天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