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我…我…我不知道」拜登狂結巴錄音檔曝光 記不起長子何時過世

疑不熟航線…漁船高速駛過 螺旋槳直擊3潛水客2人重傷

114會考數學/難易排序讓學生好入手!解題師指「難易適中」:19題後才有難題

國中教育會考今天登場,共17萬5247人報名,是台灣規模最大考試,首日考試上午8時30分起依序考社會、數學、國文與寫作測驗,明天考自然、英語(閱讀)及英語(聽力)。記者林俊良/攝影
國中教育會考今天登場,共17萬5247人報名,是台灣規模最大考試,首日考試上午8時30分起依序考社會、數學、國文與寫作測驗,明天考自然、英語(閱讀)及英語(聽力)。記者林俊良/攝影

114國中教育會考今、明兩天登場,今天第二節考數學科,教育部安排國、高中教師協助解題。解題教師團隊評析,今年數學科考試題目數量與去年相同,整份試題具鑑別度,試卷「難易適中」。

北投國中教師林柏嘉表示,今年前13題以單一數學知識概念為主、計算量低,多數學生一看就能知道如何切入;第9題開始出現生活情境題,難易度和順序安排,有助學生降低答題時的焦慮感,也可鼓舞學生應答。

林柏嘉也舉例,部分試題考驗學生活用數學概念,生活化試題如第9題無障礙停車位設置,需要計算停車格大小、空間量;以及14題咖啡店早餐組合收入問題,如單買和組合價格不一,要學生算出實際銷售量為何。

另外,19題、24至25題等則要求學生從圖表中擷取訊息才能作答,林柏嘉表示,如24題架構於腳踏車的變速齒輪比,考生已被給定齒輪比,考驗學生要調整前齒輪或後齒輪,才能得到想要的速度;而25題則談到,雖然是18速的變速腳踏車,但有些齒輪比下產生的速度一樣,要求學生算出齒輪比,數學概念更重。

林柏嘉也談到,今年非選題著重於「策略和表達」,策略是先察覺題目的要素、轉化為數學問題,再擬定推論方法,而表達則是解題過程中說明理由的能力。非選第一題取材於民調的調整倍率,並介紹何謂人口佔比、調查比率、調整倍率等條件,第一小題讓學生計算60歲以上組的調整倍率,第二小題則要回推其中兩組調整前的贊成比率。

整體而言,林柏嘉指出,如果學生本身數學概念不錯,但閱讀理解能力較差,非選題對學生而言則「蠻長的」,學生要讀完文字、理解情境需花較多時間;對能力中間或中上的學生而言,今年幾何題雖然計算量不高,但可能較難連結到背後要探討的實際概念,對考生而言也會較辛苦。

平鎮國中教師劉建成則談到,素養仍是數學科試卷的方向之一,同時也有需在試題情境中活用數學知識與概念的試題,學生需具備連結情境和數學概念的能力。另外,第19題後是較有挑戰性的題目,數學內容則散布在各年級中,學生需清楚、深入的理解數學概念,並有將生活情境或數學情境加以轉化的能力,方能夠正確解答。

114會考 國中教育會考 數學科

延伸閱讀

不斷更新/114年國中教育會考 5科完整試題與解答

114會考數學/多位考生認為題目中間偏易 指出「畫圖找公式」可拿高分

114會考/國中教育會考首日 高雄考區社會數學兩科共325人缺考

114會考數學/也考驗閱讀能力!表格、比例題目多 考生:題目沒看懂就會算錯

相關新聞

114會考寫作/作文題目是「倉鼠圖+6詞語」 國文師解析:易取材但不易拿高分

今天是國家教育會考首日,下午最後一科是國文寫作測驗,雲林縣淵明國中有考生分享,作文題目是一張圖片,圖片中有兩隻倉鼠,一隻...

114會考國文/一票考生見文言文喊難 師詳解考題「不燒腦」:難易適中、具鑑別度

114國中教育會考今、明兩天登場,今天下午考國文科,教育部安排國、高中教師協助解題。解題教師表示,試題設計以基礎、核心及...

114會考/應試國文仍有考生違規!11人提前翻試題本、作答被記

國中教育會考今天登場,今天上午社會科、數學科均傳出數起學生違規狀況,全國試務會表示,下午國文科未發生重大舞弊行為,但根據...

114會考國文/整體中間偏難!白話文考題融入時事 考生曝文言文解題策略:先看選項

國中會考國文科42題,考生反映中間偏難,白話文和文言文比例,約各占1半,白話文題目偏易,疫情封城、縮水式漲價、足球等時事...

114會考/彰化區逾9千人應考 缺考率約千分之5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今、明(18)兩天舉行,彰化縣考生9041人分在14個考場應試,首日考場秩序大致良好,缺考人數在最後一節...

114會考寫作/圖文並陳!從籠中動物狀態 讓考生聯想生活反思

國中會考今天第4節考寫作測驗,採圖文並陳,要考生觀察籠中2隻小動物的不同狀態,並從6個詞彙中選擇適合的來描述,考生可結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