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美台7月初達關稅協議 遭川普擱置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美國與台灣的關稅談判原本在7月初就獲致初步協議,但被川普總統擱置。報導也說,商業部長盧特尼克多次介入,要求台灣比照日本和南韓砸下大錢投資美國,使協議更為推遲。
金融時報1日報導指出,台灣未能在8月1日前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外界更擔心華府可能為了與北京保持良好關係而淡化對台北的安全支持。
台美觀察家擔心,在川普尋求與北京達成貿易協議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之際,美國政府拒絕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過境紐約,並降低雙方國防會議層級,這些做法恐反映出華府對台政策的更廣泛轉變,令台北方面擔心。
鄭麗君返台:談判還要繼續
根據稍早的報導,賴清德原擬過境紐約和德州達拉斯;但台總統府稱,最近沒有出訪的安排。
此外,台灣的談判代表、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2日已從華府返回台灣,鄭麗君告訴中央社,「談判還要繼續進行,我們會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稅率。」賴清德稍早則說,20%是暫時性稅率,還可能調降。
聽取美台關稅談判簡報的兩位台灣官員和一位美國官員說,談判人員7月8日已就傳統上構成關稅協議核心的市場准入問題達成基本協議,並希望能在幾天內宣布達成協議。
白宮7月31日公布的關稅清單,台灣為20%,雖然較4月公布的32%調降,但仍較已達協議的日本、南韓的15%為高,也較東南亞國家大約19%略高。日本和南韓皆另外投資美國超過3000億元,實際內容尚未明朗。
1原因 對台關稅不會降太多
金融時報報導,一位官員指稱,川普擱置美台貿易協議可能有幾個原因,可能出於美中經貿談判的考量。另一個未解問題是,美國政府將從台灣獲得多少額外投資。
另有三位知情人士說,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多次介入,使協議被推遲。他在與政府代表和大型科技公司的談話中,要求台灣像日韓般砸大錢投資美國,以交換川普調降對台關稅。
中通社報導,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受訪時分析,美中貿易談判是關鍵因素,美國需要將對中國關稅稅率,設定在高於台灣的中間位置,就不可能把對台關稅降得太低。美國此前對台宣稱的32%關稅只是空頭政策,因為超過30%關稅額已導致多國和地區沒有貨物送達美國,美國自身也無法承受。
至於美國與中國的貿易談判已經過三輪,尚未獲致結論,但稍早財長貝森特和盧特尼克皆表示,中國的情況較其他國家複雜,會另外看待。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