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展開經貿談判 陸學者:大陸不會比照美英模式

美中近日在在瑞士日內瓦會面。新華社於12日公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指出,美方暫緩對華24%對等關稅90天,維持10%基準稅率,並取消之後兩次行政命令對華加徵的關稅。(路透)
美中近日在在瑞士日內瓦會面。新華社於12日公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指出,美方暫緩對華24%對等關稅90天,維持10%基準稅率,並取消之後兩次行政命令對華加徵的關稅。(路透)

中美經貿高層會談舉行後,雙方發表聯合聲明,撤回四月以來對對方加徵的報復性關稅,並對其中百分之二十四關稅有九十天的暫緩期,對此,大陸國關學者受訪普遍肯定這是積極進展,認為美國將在後續談判中要求大陸增加購買美國產品,但大陸不會比照美英模式,未來其他「非經貿議題交換」亦值得關注。

北京國關學者時殷弘受訪形容,三個月來的中美經貿關係巨浪洶湧,歷經艱難開始走向緩解。他說,估計美國在這九十天內的目標是誘使或迫使大陸巨量購買千百億美元美貨,也就是導致類似二○二○年一月十五日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時般的暫時協調。

但時殷弘也預測,美國對華高科技封鎖不會改變,而大陸在稀土上的出口管制即使有所鬆弛,程度也大概顯著有限,對製造售台武器的美企制裁將保持不變;另一方面,由於高關稅對經濟的衝擊,大陸可能會同意擴大進口美貨,但在實際運作上,是否完全履行協議仍有彈性。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提到,這顯然是一個積極的進展,「至少談比不談好」,但要注意的是,儘管根據聲明,川普第二任期對大陸加徵關稅降至百分之三十,但加上過去既有的百分之二十,美國實際對陸關稅仍高達百分之五十左右,處於歷史較高水準。

陳波說,雙方未來可能以中美於二○二○年一月,達成所謂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時的基礎,進一步加碼或擴展,例如美方要求中方採購更多,三千億美元或三千五百億美元的美國產品,其他如芬太尼管控、美方晶片管制、大陸對美稀土等金屬管制,和美台軍售、TikTok等議題也都可能「on the table」,因為中美關稅戰的本質不僅只有貿易。

但陳波也提到,相較英美的貿易協議,大陸做為對美貿易順差國,各方面情況都不同,不具備太高的參考意義,且即使美國要求大陸進口大量產品,但「美國能向中國提供什麼」,也可能存在問題。

陳波說,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時,就曾出現過若大陸要增加購買美國農產品,會超過美國自身產能的情況,而對於大陸需要的晶片等產品,美國又限制對華出口,因此,未來雙方進行磋商時,還可能存在更多,很難明顯反映在正式文本中的「非經貿議題交換」值得關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表示,管理競爭是非常重要的,中美取得進展,全世界都鬆了一口氣,不至於讓雙邊關係斷崖式的無限期下降,甚至進一步形成衝突,這對全球經濟來說都是利多。

他提到,中美接下來將分階段,一個個解決中美關係面臨的問題,其中,中方還手握減持美國國債這個「核武器」,而美方也必須認識到,互相科技「卡脖子」可能帶來雙輸,例如美方限制晶片出口,中方則限制稀土等措施反制。他也說,中方願意談判,並不等於願意接受美國的相關主張,因為美方對貿易夥伴大幅度加徵關稅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程序也不合法。

川普 關稅

延伸閱讀

美財長肯定中方回應芬太尼問題 稱談判進度即時回報川普

美中貿易戰熄火90天…陸學者指「轉1圈又回原點」 台商:恐是美暫退讓

美中90天內互降關稅 機械公會理事長:台美談判結果只能等

再談「更全面協議」…對陸關稅降至10%? 美財長:不太可能

相關新聞

美中關稅大戰休戰90天 同意互降關稅

美國和中國大陸十二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大幅調降對彼此商品課徵的關稅;美國對大陸輸美商品關稅稅率從百分之一四五降至百分之卅...

白宮:逾24國在談協議 最快本周宣布

美國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哈塞特十一日表示,美中關係很有可能在雙方會談後重新開始,並認為中國大陸非常願意配合;哈塞特也預告...

川普退縮?北京未讓步 就讓關稅大降

美中互降關稅,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財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葛里爾說明協議時,為避免觸怒大陸小心翼翼,反將貿易戰大部分歸咎於前總...

美中大降關稅 陸媒:像停火協議 非和平條約

美中大降關稅、雙邊關係緩和,但陸媒「華爾街情報圈」分析直言,美中聯合聲明更像「停火協議」而非「和平條約」;美國CNN也報...

美中關稅戰停火大幅調降稅率 川普:本周與習近平通話

美國和中國大陸12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大幅調降對彼此商品課徵的關稅;美國對大陸輸美商品關稅稅率將從145%降至30%,大...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0%關稅是基本門檻

政治新聞網站Axios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11日稍早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表示,10%全面關稅將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