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麻將「聽牌」為何令人high?實驗證實: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獎賞迴路帶來快感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非做不可」卻不想做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許多不感興趣但「非做不可」的事,堆積如山。你可能也常常說——

‧ 「明天之前得完成簡報資料。」

‧ 「要拚命學英文才行。」

‧ 「得去取消明天晚餐的訂位。」

‧ 「一定要記得去買衛生紙。」

諸如此類的瑣事,想必總是包羅萬象地出現在你我腦中。然而奇妙的是——在這些非做不可的事項當中,有些我們可以毫無障礙地立刻著手進行,有些卻沒辦法。這是為什麼呢?

或許你會很直覺地認為,這不是因為「喜惡偏好」或「巧拙有素」嗎?但嚴格來說,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兩者之間的差異,其實在於我們是否感到「興奮雀躍」。

本文出自《最高實踐力解答書》
本文出自《最高實踐力解答書》
舉例來說,就算是一個英文很破的人,只要心中懷有期待,想著學了英文之後,便能在出國旅遊時和許多外國人交談,就會讓自己大感雀躍。

換言之,我們對於那些能讓我們滿心期待、興奮雀躍的事,往往能立刻著手進行;但對於那些毫無期待、很難雀躍以對的事,就會延後處理。

人需要感到興奮雀躍,才會即知即行。而這股興奮的來源,其實就是腦中所分泌的多巴胺。當人達成目標時,在大腦中有「獎賞迴路」之稱的神經迴路(A10 神經群)就會受到許多刺激,使人感到幸福。不僅如此,可望達成目標所帶來的「期待感」,也會活化獎賞迴路。

例如:飢腸轆轆時,只要走進餐廳,就算你還沒實際填飽肚子,大腦也會因推測食慾即將獲得滿足,而活化獎賞迴路。目前實驗也已證實,在麻將和小鋼珠等遊戲中大獎前的「聽牌」,也同樣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

這種透過「獎賞迴路」所帶來的快感,原本是人類在學會求生必備技能時,人體製造出的一種「獎賞」。假設你有個一直思考著的困難數學問題,在某天突然靈光一現,不禁高呼「我知道了!」這時候,想必一定覺得暢快至極吧?這種時候,大腦裡就會分泌出多巴胺。

曇花一現的快感

話雖如此,這種幸福感往往無法持續太久、很快就會消褪。也因此,人們又可以繼續著手處理下一個問題。若心中一直洋溢著幸福感,就會只滿足於當下,不再解決問題,成長也就隨之停止了。

獎賞迴路所帶來的快樂,總是曇花一現,並在你學習下一種新事物時再次出現。正因為大腦確立了這種「獎賞」機制,我們才能不斷地學習各式各樣的新事物。

這種原本用來獎勵學習的大腦機制,在人們忙著經營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發展成——就連碰到學習以外的事,都能輕易活化獎賞迴路,創造出「暢快體驗」。

舉凡購物、比賽獲勝、贏得賭博、喝酒、抽菸等,從事這些活動所得到的快感,其實都和在學習過程中所得到的快感一樣——只是曇花一現。而且它還有一種特性,那就是當原本出現的快感越強烈,消逝後所感受到的失落也就越深。

像這樣不斷地追求獎賞迴路所創造的快感,就是所謂「成癮」(Addiction)的疾病。在現代社會中,賭博、酒精、尼古丁、藥物等具有強烈成癮性的物質,往往被視為嚴重的問題。

當生活周遭有許多會讓人分泌多巴胺的誘惑存在,人們就會逃避麻煩,不願處理眼前的工作、不肯學習新事物。因此,也就難以即知即行地去做那些該做的事。

換言之,刺激多巴胺分泌的關鍵心法,在於要尋求發自內心的「獎賞」,例如:學習的喜悅、受人感謝的喜悅等,而非仰賴那些成癮性強的「獎賞」。希望你別忘了在生活中的每個層面,時時秉持這個意識。

(本文出自《最高實踐力解答書》作者:菅原道仁 譯者:張嘉芬)

相關新聞

當兵讀500本財經書 醫師跨界學理財!打造自己的理財系統 牢記5要素

投資前先衡量風險,是面對市場不二法則。理財作家小吳醫師認為,投資不能靠運氣,而是靠系統和風險管理,他提出「投資系統5要素」,幫助投資人建立投資紀律性。

巴菲特開股東大會…全球市值前20名單發生巨大變化 日本超慘

針對二八定律,柏基投資做過一項研究,總結資本市場「常勝將軍」:股票市場報酬率最高的公司所具備的特點…

數千家創投機構30多年平均報酬率出爐 標普五百指數基金成參考指標

一方面,非完全效率市場有嚴重的倖存者偏誤。例如,獲利能力好的創投機構會對外宣傳,而獲利能力差…

矽谷頂尖創投大咖30年投資生涯幾乎血本無歸 靠「10%獲利」抵消損失

美國矽谷頂尖創投公司Union Square的創辦人威爾森(Fred Wilson)以自身的投資經驗總結出創投產業的冪律分布法則…

關稅戰又逢報稅季 超商推「陪省團」幫你精打細算

美國啟動對等關稅政策後,造成全球股市動盪,民眾荷包縮水,更影響接下來的消費信心,加上報稅季即將到來,為了讓生活品質不降級,消費者也只能更精打細算。

長期投資逾50年見證日本經濟興衰 董座揭穿日人投資理財「致命缺點」

長期投資是一種預測5年後、10年後的市場狀況,讓金錢慢慢發揮作用的投資策略。就像春季時播種…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