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大罷免大失敗誰之責?曹興誠把鍋甩回賴清德

大罷免大失敗之後,當初為大罷免不遺餘力、聲嘶力竭的曹興誠與徐重仁,在投票結束後,迅速褪下政治動員的戰袍,重新說起他們熟悉的商界語言。
尤其是曹興誠,聯電創辦人、現在是反共護台聯盟發起人的他,今日勉勵志工稱罷團沒有輸,並將矛頭指向民進黨,批綠營只想當「側翼」,並勸大家放下823罷免案,「讓民進黨去努力吧。那是藍綠對決的仗,我們打不起。那也是民進黨翻轉國會最後的機會,責任重大,我們也承擔不起」。顯然,在賴清德總統完美切割,把大罷免失敗責任甩鍋給公民團體後,老曹把鍋再甩回去給民進黨。
另一位在七天前呼籲大家一起站出來「守住台灣民主的最後防線」,表態支持罷免的前統一超商總經理、前全聯總裁徐重仁,昨晚在大罷免失敗後隨即在臉書發文抒發心情。強調台灣資源有限,不應該再消耗在彼此攻擊、互相批評上,而是應該把心力放在更實際的事情上,例如如何改善經濟、如何照顧弱勢、如何提升教育與醫療、如何讓下一代有更好的未來。
兩人在昨天以前還不忘過去帶領企業的姿態,號召全民投下罷免票,當時怎未認知到台灣社會不該藍綠對抗、不要撕裂對立?罷免結果出來後如此機靈轉身,恐怕不是突然懂得自省或意識到政治險惡,而是回到他們企業家的風險控制本色。從頭到尾,他們忘了,政治不是一場股權併購,也不是品牌操作。人民不是員工,更不是行銷對象。這場大罷免的結果給出了答案,反映的是人民早已厭倦「被動員」、厭倦「被教育」。
企業人士關懷社會,涉入政治,並非不可,問題出在心態。一是出發點是初心為何?有無利益考量?其次,他們往往以為政治有如企業管理,以為有資源、有數據、有戰略,便能贏;只要講求效率、執行力與成果,就能收服民心。他們以為選民像市場,可以經營;議題像產品,可以行銷。但政治不是效率工程,而是價值博弈,是在不同理念與現實之間反覆拉扯的辯證過程,要能說服得了人民,別把大家當笨蛋。
企業人進入政治,本該帶來制度優化與資源整合,把企業效率注入政治改革,但若一腳踏進,就以為自己能左右大局、主導群眾,這不是政治智慧,而是過度自信與幻覺。真正的公民社會,需要的是長期參與、制度信仰與價值堅持。民眾不是企業的用戶,也不是哪一位董事長的粉絲。我們是選民,是監督者,是拒絕讓資本話語綁架民主的最後防線。
這場大罷免的失敗,雖然民進黨迄今沒有人要負起責任,但絕對是全黨上下錯估形勢,25:0的結果是真正值得慶幸的民主勝利。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