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撿回流浪三花「長大變女神級美貓」!百萬人直呼撿到寶:走出油畫的美人

5縣市國家級警報響 上午10時48分嘉義大埔規模4.5地震 最大震度4級

查「死亡連署」罷免綠委伍麗華 屏檢搜索國民黨屏縣黨部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在美中貿易戰讓步的關鍵

川普在美中貿易戰讓步的關鍵。(路透)
川普在美中貿易戰讓步的關鍵。(路透)

美國與中國只進行短短兩天的談判,就達成休戰90天的協議。無論是進展速度之快,或是關稅降幅之大,都遠遠超出各界預料。原本各界認為美中談判勢必曠日持久,且困難重重,孰料「雙方狠話放不住,協議已過萬重山」。金融市場驚喜之餘,不免要問談判何以如此順利?

毫無疑問,這場貿易戰是由川普挑起,因此「解鈴還須繫鈴人」,降低稅率的主動權自然操在川普手中。川普在上周末談判開始之前,還表示80%的稅率應屬適當,但現在美國加徵稅率只剩下30%,而且其中還有20%的稅率與芬太尼禁藥有關,未來仍有取消或降低的空間。川普的立場為何鬆動如此之快?關鍵原因之一,就在於5月中旬這個「魔術時間」。

在這場貿易戰中,美方的最大籌碼在於美國是個「準買方獨占(quasi-monopsony)」市場。這次美方主談代表財政部長貝森特之前一再強調,「貿易戰中逆差國永遠擁有優勢。他們是順差國,傳統上只要任何形式的貿易戰升高,順差國永遠是輸家」。

貝森特的確掌握了一部分重點,就是貿易戰愈持久,中國經濟將愈糟。美中經貿一旦脫鉤,中國經濟一年將失去3,000億美元的市場。中國4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出現16個月來最大降幅,新訂單更是劇減。145%的關稅持續愈久,中國將有更多工廠減產,工人失業或放無薪假,經濟陷入危機的機率也就愈高。

但各方普遍忽略了中國其實擁有「準賣方壟斷(quasi-monopoly)」的實力。美國少了中國這個超大型供應商,將難以在短期間從別處取得產品,來彌補供給缺口。

因此決定這場賽局的關鍵因素,就在於時間,而時間顯然在於中國這一邊。從4月初以來,中國產品對美國的出貨量已劇減60%。沃爾瑪、目標百貨等美國大型零售業主管4月下旬會見川普時就表示,消費者即將面臨貨架空空,以及價格上漲的衝擊,美國將出現與疫情時期類似的貨品短缺危機,而且物流及零售業者也因為貨源不足而大量裁員。美國網購業者的數據顯示,一些從中國進口產品的價格已經大幅上漲;小企業也無法從中國的供應鏈取得零組件,將承受重大的財務衝擊,使業者必須裁員,並承擔高利率的債務。

尤其重要的是,關稅實施的時間恰恰是美國大小企業必須重建庫存的關鍵時刻。美國零售業者通常都在3、4月下訂單,為9月開學及耶誕旺季建立庫存,且許多企業向中國訂購的第一批耶誕節所需產品,都是在5月中開始從中國裝船。一旦錯過此一出貨時機,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將一直持續到耶誕旺季。川普果然就在5月中旬做出讓步。

再者,美國是民主國家,經濟永遠是領導,政治始終緊跟其後。最近川普的民調支持度劇降,顯示選民已開始對貿易戰失去耐心,因為川普在競選時一再承諾將控制通膨,但現在物價反而可能更貴。目前距離2026年國會期中選舉只剩下不到18個月;共和黨必須在這段期間讓大船掉頭,否則必然觸礁。

反觀大陸,當局固然承擔不起經濟長期惡化,但至少能夠撐到美國期中選舉。而且中國尚未全面刺激經濟,仍有餘力擴大財政赤字來資助家庭消費,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來阻止企業破產,並挹注更多公共工程建設;如果貿易戰拖長,政府還會有其他刺激計畫出台。這些政策固然不能永遠取代對美國的出口,但能夠支撐經濟的時間必然比18個月更長。

中國打得起消耗戰,這是一種戰術性,而非戰略性的優勢;然而川普的選擇恰恰是打一場戰術性,而非戰略性的貿易戰。因此至少就目前而言,川普已經把這場賽局的主導權交到中國手上。當然,這只是第一回合。

社論

延伸閱讀

將談石油、戰鬥機?外媒曝川普「中東行」著眼重大商業協議

川普中東行「首訪沙烏地」 亞馬遜、谷歌商界領袖全出席

總統府否認川普拋統一說 林沛祥批:根本「掩耳盜鈴」

台積電(2330)「晶圓主權」赴美投資太早出?川普關稅貿易戰…台灣還有什麼牌

相關新聞

聯合報社論/失能的舵手:世界劇變當前,內閣集體迷茫

賴清德總統去年就職滿月時,煞有介事地宣布在總統府成立氣候變遷、社會韌性及健康台灣等三大委員會,表面上聲稱廣納外部專家意見...

聯合報黑白集/跪久忘記怎麼站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率百餘家企業赴美,參加「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他宣稱,政府將訂出投資目標金額,促成美國再次偉大。但台美...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在美中貿易戰讓步的關鍵

美國與中國只進行短短兩天的談判,就達成休戰90天的協議。無論是進展速度之快,或是關稅降幅之大,都遠遠超出各界預料。原本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