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世大運/馮翊新獨拿2點 桌球男團過中國高牆奪隊史首金

基隆科技執法上半年開5萬張罰單 忠一左轉孝四路竟占了3成5

基隆市26處科技執法設備,上半年共舉發近5萬件違規,超過四成集中在忠一路,絕大多數為左轉孝四路時違規行駛。民代質疑交通動線規畫不當,交通處已將左、中線間的雙白線,改成實虛線。警方說,現在中線可駛入左線,但若從中線左轉,仍會收到罰單

基隆市目前設置26科技執法設備,輔助警力取締違規,維持交通安全和秩序。市警局交通警察隊統計,今年1至6月共舉發交通違規4萬8309件,前3名路口分別為忠一路與孝四路口2萬0891件,孝東路、深溪路口與深澳坑路口5793件,義二路2巷與信一路、義二路口4944件。

忠一路在臨近忠四路口有3線車道,原先車道間都是畫設雙白線,限制左線左轉孝四路,中線直行,右線右轉港西街。警方分析忠一路科技執法取締案件,超過八成都是「轉彎或變換車道不依標誌標線號誌指示」,也就是從中線跨越雙白線駛入內線,或是從中線左轉孝四路。

警方接獲民意代表反映民怨,指忠一路左轉孝四路火車站南站車流量大,限制只能行駛左側車道是強人所難。今年3月道安會議時,青年委員會代表也提出這個問題,建議改善。

警方今年4月9日邀市府交通處、工務處、仁愛區公所、議員和里長會勘時,曾討論中線直行車道是否改為直行左轉車道,但因考量路口時相複雜,改成直行左轉車道,可能影響直行車流而未採行。

最後提出的改善措施,包括在忠一路、孝二路口,增設「標誌」提前告知前方車道配置,提醒用路人依行車方向行駛正確車道。忠一路左側與中間車道間,原本畫設雙邊禁止變換車道的雙白線,也決定調整成單邊禁止變換車道線的實虛線,讓駕駛人可由中間車道切入左側車道,降低違規情事發生。

基市警局交通隊表示,在雙白線還沒改成實虛線前,科技執法偵測忠一路左轉孝四路違規樣態,主要分跨越雙白線、直行車道(中線)左轉彎兩種,分別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48條第2項、第4項,處600元以上,1800元以下罰鍰。

雙白線改成實虛線後,中線的駕駛人更有足夠空間變換至內側車道左轉孝四路,免去跨越雙白線吃罰單的風險。警方也提醒駕駛人,行駛中線車輛如果在通過路口前,無法切入內側車道應直行,如果應如果左轉孝四路,科技執法設備仍會偵測舉發,收到罰單。

基隆市26處科技執法設備,上半年共舉發近5萬件違規,其中超過四成集中在忠一路、孝四路口。記者邱瑞杰/攝影
基隆市26處科技執法設備,上半年共舉發近5萬件違規,其中超過四成集中在忠一路、孝四路口。記者邱瑞杰/攝影
基隆市忠一路左轉孝四路車流量大,市府交通處將左、中線間的雙白線改成實虛線,駕駛人變換車道將不會再被科技執法舉發違規。記者邱瑞杰/攝影
基隆市忠一路左轉孝四路車流量大,市府交通處將左、中線間的雙白線改成實虛線,駕駛人變換車道將不會再被科技執法舉發違規。記者邱瑞杰/攝影

車道 罰單 科技執法

延伸閱讀

駕駛人看過來!竹市上半年科技執法取締王路口在這裡

726罷免倒數…綠控推薦監察員不能就地投票 基隆選委會說話了

基隆東勢街超速嚴重近年釀2死亡車禍 8月1日起超速照相取締

獨/網稱高雄這條路像F1賽車道 警曝是首處區間測速道路已舉發逾8千件

相關新聞

周玉蔻聲請二審4法官迴避 法院認無理裁定駁回

媒體人周玉蔻涉指示媒體「放言」報導某董事長疑有緋聞,一審無罪,現由二審審理。周女以曾評論法官為由,聲請二審的4名法官迴避...

人行道小跑摔倒討10萬國賠 法官看完畫面後打他臉

葛姓男子去年初在高雄鹽埕區大勇路、必信街口奔跑時摔倒,他質疑人行道路面不平,氣得向高雄市政府養工處提告,要求國賠10萬元...

見女律師叫「妹妹」或「小姐」 小心你的潛在意識導致觸法

全國律師聯合會律師倫理風紀委員會、性騷擾防治與申訴處理委員會及律師倫理規範解釋委員會,邀集多名律師針對「律師職場性別分際...

台南受災戶自找業者修繕遭騙19萬 學甲警屏東恆春逮獲嫌犯

台南各地區因遭受丹娜絲颱風重創,許多受災戶正忙著修繕自家被吹掀的住宅屋頂,但卻有詐騙集團盯上「災難財」,誆騙詐取受災戶屋...

基隆科技執法上半年開5萬張罰單 忠一左轉孝四路竟占了3成5

基隆市26處科技執法設備,上半年共舉發近5萬件違規,超過四成集中在忠一路,多數為左轉孝四路時違規行駛。民代質疑交通動線規...

北市爆「幽靈紅線」冤案 2年475張罰單白開了?

北市街頭隱藏「幽靈紅線」,有民眾私繪紅線,警方以為是市府所畫,2年內在37處開出475件違停在私繪紅線的罰單。議員批執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