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薇帕颱風花蓮雨勢超大 男疑視線不佳撞死行人

吃飯聊政治被隔壁桌打?台北知名溫體牛員工爆動粗 店家速發聲明滅火

乳癌權威周佳正車禍殞命 網友感念他「每次門診額滿卻加號,只怕病人白跑」

路權團體批台灣道路 「讓行人無法自在行走」

衛福部桃園醫院外科主任周佳正昨天上午在台北市愛國西路、羅斯福路口行經斑馬線時,遭左轉通過路口的欣欣客運公車撞擊身亡;圖為事後欣欣客運其他班車通過肇事地點的畫面。記者林伯東/攝影
衛福部桃園醫院外科主任周佳正昨天上午在台北市愛國西路、羅斯福路口行經斑馬線時,遭左轉通過路口的欣欣客運公車撞擊身亡;圖為事後欣欣客運其他班車通過肇事地點的畫面。記者林伯東/攝影

台北市昨天發生公車撞行人的死亡車禍,讓行人地獄話題再度受到討論。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直言,這些一再發生的道路悲劇,不該被視為個案,也絕非意外,讓行人無法自在行走,才是最大的問題。台北市政府應盡速改善危險路口,公車也應全面強制安裝盲點偵測等行人防撞功能。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表示,這起悲劇再度讓全台目睹「台灣的道路,無處不是對行人構成威脅的隨機殺人現場」,即使就在總統官邸附近,行人也無法安心通行。這些一再發生的道路悲劇,是制度性人禍和系統性的暴力。

路權團體質疑該路口綠燈秒數過短,依長達六、七十公尺的路口,但綠燈僅給六十九秒,照成人自然步伐,全程需六十到六十五秒通過,對老人與小孩非常不友善,且完全未設庇護島,路口設計極不合理。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說,昨天透過監視畫面看到,周醫師原本平穩前行,因看見公車才小跑步通過,卻因此遇難,這正是對交通部長陳世凱「行人慢慢走不OK」失言的實例反駁,陳世凱應為失言公開道歉。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強調,要求行人快速通過,會降低人車反應時間及對環境感知能力,反而增加風險。交通部需積極宣導以「用路人階序」為基礎的道路觀念,意即「道路上最脆弱的用路人需有最優先通行權」且「能造成越大殺傷力的用路人,需負起更大的責任,來保護其他用路人。」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也提到,台北市政府應盡速改善該危險路口,包括將過長斑馬線分段,減少行人曝險時間,同時設置分段式人車分離時相號誌,公車也應全面強制安裝盲點偵測、自動緊急煞車系統之行人防撞功能。

陽明交大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教授邱裕鈞表示,要有效降低行人事故,首要是要落實大客車駕駛的指差確認動作,但這涉及客運業者的組織管理,第二就是可以逐步導入大型車主動預警系統,第三點則是斑馬線上可以增設危險警示。他舉例,例如設置「地面安全警示標記」(LED地面燈),加強駕駛人注意前方斑馬線及穿越線上行人,警示駕駛勿強行闖紅燈

陳世凱 闖紅燈 車禍 路權 行人地獄 行人

延伸閱讀

陳世凱台東廟口宣導高齡駕駛換照 送長輩反光帽

雙鐵颱風深夜中斷600旅客誤行程 陳世凱:高鐵台鐵已全線通車

丹娜絲颱風侵襲台9線南迴恐成維生公路 交長陳世凱要求加強守視

國1五股交流道增設改善工程 北出匝道有望10月上旬通車

相關新聞

醫師斑馬線遭公車撞亡 欣欣客運董事長自請辭職

台北市昨日上午驚傳死亡車禍,一輛欣欣客運公車左轉行經中山南路與愛國東路口時,撞上桃園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醫師周佳正,經搶救不...

【即時短評】行人死在「神聖禁地」 人本交通還有漫漫長路

全國每年超過350名行人死亡,中央到地方不斷祭出「停讓文化」,也強調改善路口,想撕掉「行人地獄」標籤,斑馬線更是屬於行人...

名醫遭公車撞死再釀行人地獄 蔣萬安沈痛指示做好3件事

北市愛國東路、總統官邸旁,昨發生乳癌名醫周佳正遭轉彎公車撞死不幸,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表示,他第一時間已指示相關局處,包括...

欣欣客運撞死乳癌名醫 其他業者感嘆:酸言酸語「大可休矣」

欣欣客運駕駛昨撞行人致死,這是北市今年首件公車撞死人事件。台北市公運處直言,每年2期公車評鑑,確實會給業者壓力,若發生撞...

乳癌名醫喪命處不是危險路口 北市仍要祭兩大策略改善

北市中山南路、愛國西路口昨發生公車撞死行人事故,交通局長謝銘鴻認為事發地點的優化方向,一是可評估在槽化島增設「行人燈」,...

疑認公車會停讓 良醫走斑馬線遭輾亡

衛福部桃園醫院外科主任周佳正,昨天上午在台北市愛國西路、羅斯福路口綠燈行經斑馬線時,遭左轉通過路口的欣欣客運十八路公車撞擊身亡。李姓駕駛辯稱「沒看到人,看到已來不及了」,警詢後依過失致死罪嫌移送李,北檢訊後命五萬元交保。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